家人们!文化遗产日这波操作太秀了!本以为非遗都是“博物馆里的老古董,静静吃灰那种”,结果今天逛了一圈活动,直接被打脸——非遗居然集体化身“社牛”,在街头疯狂整活,连我奶奶看了都喊“这比跳广场舞带劲”!
事情是这样的,早上刷到朋友圈有人晒“非遗体验课”,配图是一堆人围着捏面人,那面人捏得比我自拍还精致,瞬间勾起好奇心。毕竟小时候看非遗,都是电视里播“大师默默雕刻,周围安静如鸡”,现在居然能“上手盘”,必须去凑凑热闹!
到了活动现场,直接被震住:非遗市集里,糖画师傅支着熬糖的锅,跟玩街头艺术似的,一勺糖稀泼出条“飞龙”,围观小孩尖叫“哇塞!这是魔法吧”;旁边剪纸阿姨更绝,你说想要“奥特曼打怪兽”,她咔咔几剪子,真给剪出个Q版奥特曼,把小朋友乐得直蹦,家长边掏钱买边说“这可比买玩具值,能当传家宝”。
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最绝的是“非遗live现场”——本以为只有演唱会有live,结果今天皮影戏都搞起了“沉浸式演出”。幕布后面,老艺人操纵皮影,配上现代音效,演《西游记》里孙悟空打妖怪,台下小孩边看边喊“孙大圣加油!”,那热闹劲儿,比看动画片还嗨。旁边还有人举着手机直播,弹幕飘满“原来非遗这么会玩”,老艺人笑说“以前怕年轻人嫌老土,现在发现只要会整活,非遗比网红还能打”。
展开剩余53%更让我惊喜的是“非遗体验区”,完全打破“只能看不能摸”的规矩。活字印刷摊位前,大爷教我们排版、涂墨、拓印,我印了张“平安喜乐”,油墨香混着木头味,比打印店的A4纸有灵魂多了;陶艺区里,大妈手把手教捏茶杯,我捏了个歪歪扭扭的,她还夸“有个性,这叫现代艺术风”,搞得我都想报个陶艺班了。
现场还碰到个扎染小姐姐,把T恤、帆布包往染料里一泡,拿出来就是独一无二的花纹。有个穿汉服的姑娘直接买了块扎染布,说“回去改个披肩,下次穿汉服逛街就是行走的非遗”,瞬间感觉非遗离我们一点都不远,就是生活里能穿、能用、能晒朋友圈的玩意儿。
最逗的是碰到我邻居大爷,他平时最爱在公园下象棋,今天居然在学草编蚂蚱。他说“以前觉得这些老手艺没用,现在才知道能变这么多花样,我编个送给我孙子,肯定比买的玩具稀罕”。旁边卖非遗文创的摊主更会整活,把非遗元素印在冰箱贴、钥匙链上,喊着“买非遗文创,让传统文化住在你家”,这营销鬼才,不去干直播带货可惜了。
逛到最后,我手里拎着糖画、扎染T恤、活字印刷书签,感觉像把“非遗大礼包”扛回了家。以前总觉得非遗是“博物馆里的老物件,离我们生活十万八千里”,今天才发现,只要给非遗一个“社牛”的机会,它能比网红店还会玩,能从“供着看”变成“带着玩”。
文化遗产日这波操作,算是把“非遗活态传承”玩明白了——不是把老手艺供在玻璃柜里,而是让它们走到街头,和年轻人贴贴,和生活接轨。就像现场一位非遗传承人说的:“非遗不是死的,是活的魂,得让它在现代人手里继续折腾,才能传得下去。” 下次再有人说非遗老土,直接带他来文化遗产日现场,保证他被非遗的“社牛”操作打脸,大喊“真香”!
反正我现在已经入坑了,打算下周去报个非遗体验课,争取下次文化遗产日,我也能摆摊教别人玩活字印刷,让非遗的“社牛”之火,在我手里继续燃烧!
发布于:山西省联丰优配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